“好了,人都到齐了吧?”陈昀说道。

“到齐了老师。”齐志远作为代表,说道。

“那就开始吧。”陈昀让开门口,学生们鱼贯而入。进入学堂之中,每人挑了一张桌子,坐下来。桌子上有试卷,题目则早就写在了学堂前面的巨幅纸张上。

苏尘随便找了一张桌子坐下,看了看试卷,又看了看题目。

试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经义,第二部分是策论,第三部分则是诗赋。

经义的题目是“为学”,这两个字出自论语。此时大陈理学已然兴起,陈昀更是理学大家。虽然理学派官员被当朝宰相秦宇打压,但每次科举,经义还是要从论语等著作中出题的。策论的题目则是“黄天荡之战”。诗赋的题目则是“爱花”。

“为学”,苏尘知道是知道,但让他讨论什么是为学,那实在有些为难。经义考的向来是你脑中关于四书五经的知识,苏尘脑子里这方面的知识确实不多。至于“黄天荡”,他倒是知道。这是大陈刚刚南渡,金人南下想要一举歼灭大陈时生的一场著名战役。

当时的结果是金人买通汉奸,在困守多日后,打败大陈军队。而陈昀出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仔细想想,假若是他们,又会怎么抉择。

古时候的科举,与今天而言还是有着巨大的不同的。大家都知道八股取士,但其实并不是每个朝代都以八股定论的。很多时候,策论在科举中才占有最大的分量。策论重在一个“论”字,它不用你语言多优美,要的是你开阔思维,去想一些更聪明的方法。古人考试重视“论”,而今天的考试,则注重“知”。现在的高考,你很难能够挥自己独特的想法去表言论。毕竟高考的题目都在书本上,书本自有一套答案。

唯一一个能挥自己思维的东西作文还被各种形式主义,各种感动中国所包围。观点上除了向上,不能向别的地方。

苏尘刚看到“为学”就甚是为难,他还在思索的功夫,旁边的人已经奋笔疾书起来。他想了半天,终于把这些天恶补的一些知识掏了出来,胡拼乱凑,总算把经义给对付了过去。

来到策论这里。苏尘松了口气。策论不用太讲究,只要抒自己的观点就行。在苏尘看来,“黄天荡之战”大陈之所以在优势那么久后陡然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汉奸。

如果没有汉奸,金人不会知道老鹳河故道可以直通秦淮河。如果没有汉奸,金人更不会想到在轻舟中填土以防止颠簸这样的方法。

当时金军多为小舟轻舟,而陈军皆为大船。在汉奸的指引下,金军填土稳定轻舟,又在小舟两侧置桨,以加快船。有风不动,无风出击。陈军大船在无风状态下难以行驶,这才让金军得以突围。

当然,要是认真来说,苏尘不会将全部责任怪在汉奸身上。历史使然,就算没有这个汉奸指挥,总也有另一个汉奸跳出来。就算真的没有汉奸,金人十万,总也会有人想到反击的方法。确切的说,还是陈军的水师配置过于单一。大船无数,小船却屈指可数,况且临场应变不足。金人突围,还是其战力上的强悍。

不过这只是个小测验,苏尘自不用想那么多。只需要想到一个不落下乘的论点,以此为依据写下去,就可以了。

苏尘提笔就写,他将责任大部分归结在汉奸身上,进而提出富民之策。民富则国安,百姓富足,则不贪图小利等等等。

写罢策论,最后的诗赋部分。“爱花”。其实这个题目是陈昀对苏尘的一种照顾。前文曾经说过,陈昀已经有心将苏尘重新收入门下,让苏尘参加考试,只不过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罢了。既然是借口,那自然要给苏尘一个常挥的机会,这诗赋部分,就是陈昀特意给苏尘准备的。

“爱花”,题目实在太好理解了。只要苏尘重新写一遍卜算子,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陈昀完全就能给苏尘的诗赋判个高分。

但他哪里知道,苏尘可不是一个一招鲜吃遍天的人。

“爱花花中最常被人提起的,当是梅兰竹菊,不过想要在老师那里留下好印象,光写梅兰竹菊是不够的,更应该寻找一些别的思路。爱花爱花有了!”苏尘略一思索,就想起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写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其一爱莲说,便将莲花写尽,乃至后人无论是谁写莲花,都逃不脱“余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

想到就写,苏尘挥毫落笔,眨眼写完。他诗赋写的快,但前面写得慢。此时已经有不少人交卷了,苏尘写完爱莲说,便上前交了卷子。

“怎么样?简单吗?”张文勇站在门口,看到苏尘出来,立刻问道。

“还行吧,总算写完了。”苏尘笑道,“我很好奇一件事,你怎么管老师叫姐夫?”

“我姐是我姐夫的妻子,我就管他叫姐夫呗。”张文勇理所当然的说。

“据我所知,师娘姓叶,你姓张,你是我师娘的弟弟?亲的?”苏尘道。

“堂的,我娘和我姐他爹是兄妹。”张文勇道。

张文勇这么说,苏尘就懂了。

“你觉得你能考多少名?”张文勇问。

“这个我觉得能入老师的眼就不错了。我的经义写的一团糟。”苏尘苦笑道。

“没事没事,只要你诗赋写得好,姐夫就会重新收下你的。”张文勇对苏尘倒是信心十足,“你写的什么题目?”

“爱莲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