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把家人送回格拉茨,准备呆几天就回海外州刚果上班了,毕竟总是翘班不咋好,要是大伯为此收拾他一番,那就划不来了啊。

但尼古拉·特斯拉很快找上门来,一起喝了一台酒、联络了联络感情,下来交流了一番汽油、柴油发动机等的工作原理和未来改进的大致方向、方法。

尼古拉·特斯拉现在忙,非常的忙。他现在和爱迪生成为了莫逆之交,关系好的不得了,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科研的种种问题,两人有很多共同话语。

比如这次就和张祥说起什么交流电的问题,如何把电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去,产生更多的利益,方便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等。

更提出了什么变电装置的想法,让张祥大感佩服、一顿好夸啊,让特斯拉更有信心去完善他的想法了。

张祥也提醒他,电这玩意太危险,一定要注意安全,让他和爱迪生不能亲自去碰。毕竟交流电又被称为“死亡之电”,可开不得玩笑,对两大神人,奥匈帝国高层保贵着呢,可真损失不起。

同时无线电也是二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经常凑到一起探讨专研,更在格拉茨理工大学爱迪生实验室内专门弄了个课题,进行了无数次探讨、交流。

把张祥镇的不轻啊,不愧是历史两大神人啊,思路之开阔让人不得不佩服,只希望二人日后千万不要产生巨大矛盾,让奥匈帝国损失惨重啊。

张祥通过这些年的了解,发现尼古拉·特斯拉确实不是个善于理财的主,幸好这一生取了个贤惠的妻子,将家里各方面打点的清清爽爽,把尼古拉·特斯拉的各种收入都存入大公开的银行吃利息了。

夫妻俩没去考虑其他项目投资的问题,专心的搞着他们的本职工作。但存款是真不少,每年银行给的利息也是按行业最高标准,可谓不少,毕竟无论大公还是张祥都不会让这一家人吃亏的。

爱迪生更是科研和投资等几不误,当然也要更忙碌和奔波,赚的钱毫无疑问更多的多。事业也越搞越大,投资面越来越广,幸好他的主要精力仍放在科研上面。

爱迪生估计也同大公一样,对钱产生了免疫力,挣的多,花的和投资的也同样多,在奥匈帝国人气旺的不得了。

科研方面、赞助方面、足球方面、音乐、电影等等,就没消停过,幸好家底丰厚又能挣钱,换一个人真的会提心吊胆啊。

也不知道是因为历史其他人嫉妒爱迪生,将其适当的丑化了,还是因为生活、工作的环境不同,张祥认识的爱迪生是真的不抠唆啊,花的多但挣的更多,值得去抠唆那一点吗?

他的人缘现在可好的不得了啊,格拉茨的足球、音乐、电影等标志性产业方面,他就是背后的皇帝,又叫协会主席而且是终生的,大家都心悦诚服,喜欢让他代表和作为旗帜人物。

紧接着第二天上午,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技术总监波多尔斯基找了过来,他现在同时还是斯太尔重汽公司的技术总监,奥匈帝国皇家科学院副院长。

他来找张祥的目的,是请张祥帮他参考一下,他完善的专业装甲战车设计等,为此带来了一大堆的技术资料。

张祥对这玩意一向感兴趣啊,两人很快就对着图纸,详细的一点点聊的热火朝天起来,中午饭都只是在书房里随意的快速吃了点,继续探讨专研。

波多尔斯基这些年来,可谓春风得意,越来越有信心。这次奥匈帝国科研界的综合评定,虽没进前四,但毫无疑问前六的位置肯定有他一席。

后被皇帝陛下亲切召见,设宴款待,亲自授予了世袭男爵的爵位,成为奥匈帝国皇家科学院的两位副院长之一,主持部分部门的研究工作,正院长是大公阁下兼的,一般不管事的。

两人首先从轮式装甲车开始聊起,张祥对波多尔斯基设计的装甲车外形等那是一顿狠夸啊,考虑的确实非常全面,符合生存之道。

说起装甲车的历史,还得提到英国,1855年,英国J·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权。

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在四轮汽车上安装了装甲和一挺机枪。1900年,英国把装甲汽车投入到了正在南非进行的英布战争中。

但这个位面早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现在的公认世界装甲车之父是奥匈帝国波多尔斯基男爵。毕竟从战场的实用性等方面,二者不存在比较性。

这款装甲车,前装甲采用中等倾斜角度的装甲,上装甲采用倾斜角60度的装甲。再加上采用高张力钢板、复合装甲,使得防护性能大大提高。挨一炮那肯定是个死,但普通机枪就拿他没法了啊。

张祥不知道,现在这个年代的钢材能达到的具体强度、韧度,但这款装甲车已经能代表未来了,30年不落后那都是保守的。

波多尔斯基男爵,将轮式装甲车主要定义为轮式装甲步兵车,毕竟他是没参加过真正战争的主,否则就不会这么保守了。

车体四周有轻型装甲防护,可使车内的士兵免受中小口径枪弹的伤害,车顶有一挺机枪提供火力支援,可乘载10-12名士兵,快速机动作战。

在轮式装甲步兵车方面,张祥已经很难挑剔什么了,只能用军事上的事来忽悠这个设计大能。比如一挺机枪提供火力支援是不是少了啊,能不能布置两挺。

轱辘跟普通汽车一样四个轮,虽轮胎加宽了,但是不是也不够保险啊,后面明显重太多呢,是不是后排的轱辘两侧各加一个轮胎,或加一排轱辘,变成六轮,这样就安全多了啊,也能保证承重啊。

既然是战车,车门就不应从两侧开门吧,两侧的装甲最好直接焊死,成为一个整体,提高安全系数,门最好开在后面,士兵下车就可保护战车的两翼和后部,前方反正有机枪重点盯着。

听的男爵大人点头不已,快速记下,表示回去多找几个有实战经验的一线军人进入研究室,要不真不知前线需要什么啊。

张祥也算一阵无语,这个年代的一线军人何曾考虑过如此高大上的玩意,你随便设计个质量稳定的战车,不要老坏,修理难度不要太大,他们就会当成宝贝,还提问题,找抽呢?

履带式装甲车计划分为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

张祥对波多尔斯基男爵团队开发的新式履带讲真话并不满意,无论其结构形式,还是现今的材料水平、加工能力等都太勉强了,使用的话,质量根本不合格,成本太高,并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

但张祥可不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主动性,要知道能走出这关键一步就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了。

所以张祥惊讶的夸了波多尔斯基的思路一番后,委婉的从基础材料开始,评论履带式装甲车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战争中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和相对弱点。

首先是,现有钢材的强度和韧度并不满足履带装甲车的基本需求,主要材料上就得加快研究、更新钢材的冶炼方法、工艺步伐。连专用装甲钢都没搞出来,能有什么前途啊。

然后是成本控制的问题,履带合格后,能民间使用的地方就多了,比如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空间可谓极其广阔,这时合理的成本就必需考虑了,否则就是失败的研究。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用的都是平炉炼钢法,炼钢速度慢(转炉炼钢炼一炉钢约10min,而平炉则需7h),钢材的价格自然居高不下了。

历史上也是奥地利在1952年最先搞出纯氧顶吹转炉,解决了钢中氮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含量问题,使质量接近平炉钢,节约不少能源,转炉炼钢成为当代炼钢的主流。

随着大家对钢材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也为了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转炉生产工艺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

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炉外精炼、连铸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转炉炼钢模式。已由单纯用转炉冶炼发展为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吹炼——炉外精炼——连铸这一新的工艺流程。

所以如何让炼钢方法,从平炉炼钢法转回老式的转炉炼钢改进方法,并使得质量、效率等提升上去,从而降低成本费用,才是钢铁工业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波多尔斯基通过这些年与张祥的接触,对张祥的判断那是深信不疑的,何况好处都归他,他自然也格外重视了。表示回去就准备找一些死囚到某个小冶炼厂好好试验一番这些方法、理念。

如果可行,就在一些钢铁厂内悄悄的自己玩了,这种先进技术当然得全力保密了,否则不是跟自己的钱过不去吗?至于员工简单,除了可靠的技术人员外,全用死囚好了。

张祥也说了说他对履带装甲车的看法,认为履带应由主动轮驱动、围绕着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履带由履带板和履带销等组成,履带销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构成履带链环。

履带板的两端有孔,与主动轮啮合,中部有诱导齿,用来规正履带,并防止装甲车转向或侧倾行驶时履带脱落,在与地面接触的一面还得有加强防滑筋(简称花纹),以提高履带板的坚固性和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

波多尔斯基越听思路越是开拓了起来,也认真的分析思考,有不明白的抓紧时间讨论、请教,两人越说越投缘,很快就步调基本一致起来,将履带式装甲车的未来发展技术规划了出来。

波多尔斯基最终接受了张祥的大多数观点,与张祥达成共识。认为履带装甲车的要点一是动力条件,二是地面条件,三是成本条件。

动力条件就是指发动机提供给装甲车通过地面所必须的力量,没有这个力量,主动轮就转不动。

地面条件则是指主动轮传给履带的力,必须由地面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也就是装甲车运动的牵引力)才能实现。

当牵引力和行驶阻力相等时,装甲车就作等速运动;当牵引力大于行驶阻力时,装甲车就加速行驶;当牵引力小于行驶阻力时,装甲车则减速行驶。

成本条件则是装甲车建造过程中投入材料、人工、机械的本金。如橡胶的价格高,除非必需使用的部位,其他地方就不使用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