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晚上的例会,电视台请来了到此地出差的央视名编辑,给大家上了一堂质量很高的业务课,特别是新闻的选材上让冷未很受启发,末了名编辑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央视投稿的邮箱,并好像无意的说了一句,“酒都市的党员便民服务点搞得蛮好”。就是这句看似无心的话,让冷未上了心。
星期二一大早,打电话咨询完组织部,冷未扛着设备就下了乡,第一站去了市郊的墨家镇,找到了正在开小灶吃羊肉火锅的霍地村村支书,看着面前这个扛着摄像机的陌生人,支书嘴也没顾上擦,本能起了戒备,市里面才下了文件在全市旧城改造的风口浪尖期间,要严防神出鬼没的记者,没成想今天就让自己给撞上了。他暗叫一声倒霉,脸上还是带着职业的微笑,辐射着党员的温暖。
“这位童子,你油神马死吗”。
听了支书纯正的酒都普通话,冷未差点憋出了内伤。
“你就是黄支书吧,我是酒都电视台的,听说你们这里的党员便民服务点搞得不错,我想来采访一下”。
冷未的酒都方言十分的标准,支书的戒心一下子就没了,一手拉着冷未的胳臂,一手接过去了摄像机的三脚架。
“这么早,肯定还没吃饭,来来来,坐下吃了再说采访的事,昨晚连夜整计生迎检资料,大家都没有睡,今天开个小灶。牛主任,加个酒杯,加副碗筷”。
酒都人就是这样,放下戒备之后就是亲人,在乡下打滚摸爬的时间也不短了,冷未见惯了这样的场面,原本只有一两的酒量现在也能整上半斤了,当然这一方面是酒量的默默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酒都特产小糯玉米酿造的酱香入口柔、不上头。
冷未也没跟支书客气,他知道人家把自己当朋友,讲客气是不够朋友的,一瓶白酒下肚,三斤羊肉精光,村里的支书、主任、妇女主任、监委会主任一一的和冷未熟成了一家人,饭桌上就把工作的情况作了介绍,饭吃完在冷未的安排下,翻看了资料,录制了同期,又在村干部们的带领下走访了群众,拍了很多好的镜头,可是冷未还是觉得差了一点什么。
这时候一辆摩托车停在了冷未和村支书一行的旁边,来人是一个中年汉子,头上顶着一头乱发,身上穿着印着酒都一中的短袖,下身穿着印着酒都四中的短裤,踏拉着拖鞋,嘴上叼着烟,熄了火,掏出烟就开始散。
“二爷,我今天就去把媳妇从后家接回来,明天就送到计生办结扎了,你就把字签了嘛,三姑娘都六岁了要上学,没有户口怎么办”。
“老歪,你想通了就好,你家三千金,小的个就不说了,老大老二各个成绩顶呱呱,考大学考工作一点问题都没有,两个姑娘都这么乖,以后你有的是福享,生儿有什么用,你看我家就是一个儿,一天到晚不落家,只知道打牌要钱,就是一个报应”。
“二爷,你说的都对,生了三个姑娘,躲了政府六年,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了,今天岳母过生,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造孽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