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马周过来之后,先对着酒坛子闻了一闻,然后用旁边的小竹酒提舀了一提酒尝了尝,随后轻轻点点头,冲韦师笑道:

“嗯,此烧酒还算不错,比这驿馆当中的酒确实要强些,不过要说和剑南烧春相比,还差得远!”

韦师笑道:“马公,我虽然不懂得酿酒之法,不过,汉中酒当然无法和蜀酒相比,听说酿酒与水质和气候有极大关系,可是如此?”

马周点点头:“当然,若无好的井水,这好酒总归是酿不出来的!”

几人正说着,有人过来说可以就餐了,于是众人跟着侍者来到就餐的房间之内。

酒宴的气氛自然非常良好,韦师、刘仁轨、马周三人的酒量都不算小,李丰一直在旁边帮着倒酒。

……

下午,韦师、刘仁轨二人又陪着马周下棋。起初是刘仁轨相陪,韦师让李丰代写一封关于流民安置的奏折。

写奏折当然不能有半点马虎,遣词造句非常考究,也有一定的格式。

韦师交代了格式后,剩下的就只有李丰发挥了。

不过古代的读书人因为要面向科举,所以一般都比较用功,十来岁的人参加童子科科考也不少见。

李丰有附身的这人的记忆,再加上有自己的丰富工作经验,倒是很快就拟就了一道奏折。

他知道这是韦师在考察自己,在官员面前办事,第一印象极其重要,所以他又反复的看了几遍。

最后又修改了几个不妥当之处,简略地提到了新炼钢法与发现李丰这一奇才之事;又用比较隐晦的语言,说出了韦师自己的功劳,因为太直白了显然不合适,确认无误之后,才让韦师过目。

韦师接过奏折看罢,不由心头又是一喜,心想:这个李丰的遣词造句为何如此老道?完全与其年龄不相称!

他不由得抬头又看了李丰几眼。原来,韦师对于公文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上奏的奏折,除了文字要严谨之外,在叙述事情方面,一定要考虑周全,对疑点一定要提出合理解决之道,避免让人抓住漏洞。

韦师反复看了几遍,心想,这奏折,倒像是干了十几年年的老官吏之笔,真不简单,于是看罢点点头道:

“还不错,张护卫,你速交与邓参军送回州衙,让他们誊录之后,签名盖印发二百里牒到尚书都省。”

“唯!”张弘拿了稿件,快步离去。

随后李丰道:“韦公,下午若是无事,晚辈到城中转一转,给母亲、弟弟与未婚妻买几样东西。”

“好,我等今日要在此处陪马舍人,晚间就在此歇息,明日一早再赶往冶监,你去忙吧!对了,我让黄队正与你一同前去,让他也出去散散心!”

随即他把黄坚喊了过来,对他交代了几句。黄坚一听,可以在城里面逛一逛,自然非常高兴。

……

唐代县城与后世的县城布局不同,当时执行比较严格的“坊市制度”。

所谓“坊”,就是百姓居住的场所,外面有坊墙将居民的房子围起来。所谓“市”,就是市场,也就是买卖东西的地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