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虎是高三理科应届班的,教室与高一高二在同一幢楼里,这幢楼座落在学校的最东边,这里与西边的复读班却完全不同。

高一至高三所有的班级,普遍班风很差,管理松懈,打架斗殴是频繁的事情,学校为了让复读班不受应届班的影响,把复读班放在学校的最西边,远远离开应届班,学校的招牌呀,误不起!

应届班与复读班,同一所学校,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渔洋中学极其重视复读班的教学工作,却对应届班不太重视,连续多年,应届学生高考分数达最低切线的学生从未超过三人。

和清河高中一样,渔洋中学以前也是个三类高中,其实若以应届生高考成绩来衡量,它现在仍然只能算个三类高中,只不过连续三年复读班优秀的高考成绩,让如今的渔洋中学仅此于县城的两所高中。所以,复读班,几乎就是渔洋中学的命根子。

在李荣福的眼中,在所有的老师眼中,条件落后的农村高中,生源差,又缺老师,把应届生成绩提上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应届生管理这块,随随便便,应届生教学这块,马马虎虎就行,三年很难考上高中这个观念已植入了校长、教师以及学生的头脑里,应届班的目标是:尽可能更多地培养优秀的复读苗子。

要想取得成绩,要想获得名声,要想得到奖励,要想提高政绩,办复读班最省事最快,一年功夫,严格管理好,达线几十个,上级主管教育部门可不管你是应届生还是复读生,这是应届班望尘莫及的事情。

多么奇怪的一个现象啊,不珍惜三年应届的光阴,却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复读时光里的每分每秒,习惯的使然?陈旧的观念?还是落后的体制?

一九九二年,高考成绩下榜,那时还在老校区的渔洋完中没有一人考上大学,就连认真负责的徐震华所带的文科应届班,也是剃了光头。

文科应届班虽然没有一人考上大学,但有很多孩子的分数还不错,是很好的复习苗子,徐老师关爱学生,认真负责,深得学生喜爱和家长好评!

正值下半年学校高中部与初中部要分离,高中部将迁往交通便利的新址,老校区设为渔洋初级中学,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徐震华脑中形成。

“李校长,我认为趁这个机会学校办个文复班。”

“想法倒是好呀,可哪有学生呀,你看看我们这届插进应届班的复读生才五人,五个人设一个班吗?”李荣福坐在办公桌前翘着二郎腿,他认为徐震华是异想天开。

“我负责生源,我来想办法把我班的孩子留下来。”

“好!只要有二十个,就办一个文复班。”李荣福拍桌许诺徐震华。

那个暑假,徐震华一家家跑,跟学生谈心,跟家长磋商,全力劝说学生留在本校复读。

徐老师的诚心感动了家长,收费又便宜,加上新校址的吸引力,到八月二十号开学时,渔洋中学文复班教室里,有三十二个学生。

来之不易,自然懂得珍惜,学校选用最精干的力量作为文复班的授课老师,徐震华更是起早贪黑,一心一意,就像呵护自家年幼的孩子一样,关爱文复班的每一个孩子。

1993年高考,有二十一个学生达线,渔洋中学一炮打响!

好名声的效应是巨大的,1993年渔洋中学利用文复班的影响力,新增了理科复读班,徐震华已提升为副校长,在李校长面前力荐他的同学张建军为理科复读班的班主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