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豆子,农村里,秋收季节,长在地里的黄豆开始成熟,变得有些金黄,一般也不会等到豆荚枯干变黑色才收。
而是这样豆荚金黄,开始收获,用手将黄豆连着茎秆,从泥土地里拔出来,成熟的叶子多数已经凋落,掉在土地里,又成为了土壤的肥料。
一根一根地拔出来,抖落根上的泥土,右手拔出,左手捏着,也不会堆成一大堆,而是手捏这么大一把,再捆扎起来。
捆扎黄豆茎秆的,有用棕树叶,那种长在农村里,随处可见的棕榈,将它的叶子摘下来,撕成一片一片,足有二三十厘米的棕树叶,又有韧劲,用来捆扎黄豆茎秆,是最合适不过的。
也有用茅草的,从山地荒草丛中,拔一些茅草,也可用来捆扎黄豆茎秆。
但茅草叶有非常锋利的锯齿边沿,稍有不慎,容易割伤手,所以,像麒麟村,通常还是以棕榈叶来捆扎黄豆茎秆。
通过这样手捏大小的,一把一把的带着豆荚的黄豆,捆成一大捆,用背篓背回家里,挂在房子里的“楼上”,在“楼上”的横梁里,横斜挂上一些竹竿,将每一把黄豆茎秆分叉挂在竹竿上,通风透气,逐渐黄豆夹水分蒸发,变得干枯状,豆子也变得滚圆干的了。
农民们再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将这些枯干的黄豆茎秆搬出来,太阳晒一晒,再摊在地上,用一根半米长的木棍,捣砸这些豆荚,金黄的黄豆就破壳而出。
这样一种将黄豆捣出来的,夹杂着黄豆荚以及那一层绒毛,还有泥土灰尘,需再用竹制的筛子,分离那些泥土杂质,最后才得到干净的黄豆。
除了用竹制的筛子分离之外,农村里还有一种特制的“风箱车”,模样长得有些像车,这种风箱车,一边做成圆桶形鼓风装备的,在里面装上类似于风扇的竹制扇叶片,通过轴连通伸到外面的把手,只要握着把手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风箱肚”里的扇叶能够鼓风。
“风箱肚”的另一边,就是用来盛装除杂质的农作物木斗,农作物重量偏重,杂质灰尘之类的轻质,一旋转把手,鼓风之后,将那些杂质吹出,农作物顺着一定坡度的木盒结构滑落下来,掉到摆放在地上的盛装器物,达到分离农作物和杂质的目的。
这种风箱车也代表了农民传统手工艺的精妙绝伦。
像90年代初的麒麟村,这一类风箱车,也并不是每一家农户都有,因为要制作这么一架风箱车,既要有匠人制作,也需花费不少金钱,算得上家里的财产。
而且,往往越往90年代后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一类传统手工艺的产物,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或许在博物馆才能见到的历史文物。
纪学锋、徐晓丽并肩徐行,漫步在这乡间小路上,往村部的后山脚走去,经过的路边,种植的苞谷,已经是结出了果实,逐渐开始成熟的迹象。
清风吹拂,那些土地里的苞谷随风摇曳,像是发出欢声笑语,玉米须也逐渐枯萎,苞谷叶也逐渐的泛黄。
不过,在农村,资源匮乏,有时,也会将资源物尽其用,即便是这些苞谷叶,也绝不浪费。
一般会在苞谷长到结出果实,开始成熟后,村民们就将这些多余的玉米叶子,剪摘下来,一方面用来喂养牛马羊这些牲畜,另一方面也将多余的干枯的玉米秸秆丢进这些牲畜的圈里,经过这些牲畜屎尿、践踏,变成了农家肥。
当然,那些坚硬的玉米秸秆也会在秋收之后,夹着那些杂草,堆积在一起,一把火烧了,成为草木灰肥料。
“学锋,我想听你唱歌……”徐晓丽还真是爱听歌,两人默不作声地走了一段路,她一边拨弄着垂在胸前的马尾辫发梢,一边低柔羞涩地说。
纪学锋心里寻思,也罢,为了应景,那就唱一首歌给她听,“那……唱一首《小芳》……”
徐晓丽惊喜地仰起头,凝望着纪学锋,难以置信地说道:“真的吗?这首歌超好听耶,我爸前几天去县城开会,专门给我买了一盘磁带,里面就有一首歌名《小芳》,学锋,快唱嘛,我好喜欢的!”
纪学锋自己都不敢肯定,唱这首《小芳》自己会不会鸡皮疙瘩掉了一地,问题是唱一些现代歌曲,她也听不懂啊,谁让自己重生回到了90年代了呢,那就唱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歌,至少不会产生代沟。
幸而,纪学锋从小喜欢唱歌,嗓子也还不错,清了清嗓子,清唱起来: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