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桃夭

雨夜裹挟着尖厉的风,在黝黑的原野上呼啸着,天穹上的闪电似乎比城市夜空的雷电要持续的时间更长,也许是因为城市的高楼限制了闪电的任性,不断地在广袤的原野放肆着,周围的雨声、风声、闪电和雷鸣,俨然成了一场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姜子牧从镇上准备回家,看到大雨将至,只好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打了一个响指就冲进了雨夜。

偌大的原野只有姜子牧一个人在狂奔着。正是这风雨雷电交加的时候,倏然而至的一束束光芒照射着姜子牧回家的路,倒也是为姜子牧的灵魂得到了某种解脱。

隔着的是一条叫不上名字的河流,姜子牧读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每天都要沿着河堤边走到学校,放学后又要从河堤边走回家。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没少在这河中游泳。平日里小河的水是很浅的,浅得可以用肉眼清楚地看到河床上的卵石、摇曳着的水草和游动着的小鱼小虾。但是在这夜雨的倾注下,河水是陡然暴涨了的,瞬间就成了一条大江。姜子牧是不敢在黑夜中就趟过这条小河的,对于姜子牧来说,河的宽度和深浅和都不是姜子牧所能掌握了的。

姜子牧感觉到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了。他一任大雨倾泻,一个人坐在河堤岸边一块光亮的石头上歇口气,还在想着是不是应该生点火,本来就是冬天,这雨打在身上着实是有点冷,姜子牧不由得打了几个寒颤。本来还想打个电话回家,但是却担心着父母会更加的担心着自己,便也将摸出来的手机又放入了很深的口袋里,还用手在口袋外按了一按。

雨太大了,到河堤边过夜,这是不可能的。在姜子牧的心里,也只能是顺其自然。

隔着河的对岸,就是姜子牧的家,那幢外墙没有粉刷的红砖屋里的灯光依然在亮着,在等待着姜子牧回来。屋里的灯光在一闪一闪,姜子牧感觉到了一种温暖。突然,姜子牧看到家里的门打开了,又亮出了一条光线,影影绰绰地看到有一个人影在移动。姜子牧不敢多想,难道是父亲在这雨夜中来找寻自己。

半个小时之后,姜子牧终于看到了一个拿着手电筒,戴着帽子裹着围巾,撑着雨伞的老人一边喊着姜子牧的小名一边婆娑着朝自己靠近。姜子牧想起了小时候仰着头数漫天繁星,在父亲的怀抱里唱着朗朗入口的童谣:“月光光,紫光光,星儿崽,坐前堂,老家口,话家常。”想到自己都是一个大学生了,原本暑假回家,会帮父母做点农活,也好减轻家里的一点负担。可是,今天清早出门,父亲要他去镇上找一个做了副镇长的堂叔,看能不能暑假的时候让姜子牧到镇里或者镇上的企业找个事做做,做点活络轻松的事情。自己偏偏是堂叔没找到,却碰到了一个初中的女同学,在镇里做打字复印的,而一聊,就聊了大半天,女同学还请他在镇里的食堂吃了中饭,原本是想早点回家,可是,那女同学却要姜子牧再等等,看镇长下午能回镇里吗?哪知,姜子牧也是一个榆木疙瘩,也是一根肠子转不过弯来,一等就等到了傍晚,还是没等着那做副镇长的堂叔,却等来了乌云压阵,满城风雨。刚刚还挺坚强的姜子牧看到父亲撑着雨伞打着电筒佝偻着身子,冒着大雨深夜来找他,瞬间,泪水顺着雨水出来了。

姜子牧跟着黑夜里的父亲,借着手电筒的光,一任电闪雷鸣,一任雨水和着泪水,劲直往家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千古名句,不用解释,姜子牧在同学群里属于落落者,不看微信,不发微信,不删微信。有时同学群里几千条微信,点一下,都过了。同学们知其人,不知其事。

记得年底的时候,天气预报说本地有大雪,一时间,“互联网+雪”落得是纷纷扬扬,俨然是真的来了一场大雪缤纷的。事实上,没有,实在也只是一场真正的“互联网+雪”。

阳春三月,倒是实实在在地下了一场大雪,可是,群里还早在二月端头,大家就开始晒起了桃花红,李花白的。等到真正的来了一场大雪的时候,群里竟然哑然了,雪来得不可思议,雪来得不是时候,雪让大家手足无措,雪让大家捶胸顿足了。大家还没有把桃红李白晒完的时候,竟然来了一丝丝的伤感。

姜子牧在群里发了几句打油话。“同学们,真幸福,看了桃花看梨花,看了梨花看李花,看了李花看雪花。”

其实事实也是如此。群里没谁来接下文,只是问这微信号叫“老头子”的是谁。偌大的一个同学群,竟然也没有人出来做解释或者回答。

姜子牧当然不会去说“老头子”就是姜子牧。

好歹有同学续了一句,“搞得我们雾里看花”。很明显地,这应该是位男同学吧。

续了,就会又有人接着续下去,“看得我们泪花花”。

姜子牧不再看下去了,这个初中的同学群一直很热闹。姜子牧懒得去看,知道同学们都很闲了。初中毕业都三十年了,孩子也大了,同学中最年轻的怕也有四十五、六了的。怕是都要做爷爷的年纪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