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解心结 两人探讨林为什么,那么受病人欢迎时,李提供大量客观事实,徐动脑筋分析、探索,就容易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 徐从李的介绍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林总是能用亲切的语言,有效地帮助病人,或病人家属,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并由此认为,这是在建立医患之间的深厚感情,情深则义重,义重则恩深,自然病人就忘不了她。 虽然徐的分析,李有时还是什么都不明白,但只要是徐肯定的,除偶尔提出一两个疑问外,让他知道她是专心地,在与他探讨外,她总是频频点头称是,随声附和,讨他的欢心,从不与其唱反调。 这使徐感到李聪慧、善解人意,有共同的观点,自然心里也十分高兴,觉得只有过去与林的交谈,才有这样的开心。 特别是李讲述的,林在荒年的一件小事,让徐十分感动,更认为她有极大的同情心,极高的医德。 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特别冷,飘着雪花。林刚从职工食堂打了夜班饭回来,正准备乘热吃时,一位刚入院的病人家属问她,能否也在职工食堂帮忙买一份饭?为了赶路,病人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 林清楚夜班饭都是按上夜班的人数做的,就是拿钱拿粮也买不到。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将冒着热气的夜班饭,送给他们了。病人当然是万分感谢,她却只好默默无声地,忍着饥饿值漫长的夜班。 那天夜里,连收了三个病人,两位危重,她就饿着肚子,手脚不停地来回抢救病人,一直干到大天亮才交完班,精疲力竭地到食堂去吃早饭。 直到许多年后,徐和李对林才有两点新的认识: 一是医德,对医生来说,不论你医术有多高,医德始终要放到首位。“医者仁心”,在缺吃的年代,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夜班饭送给病人吃,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医德,这也必然要受到病人们的称赞。 二是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前是生物医学模式,现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说明心理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语言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病手段——心理疗法。 尽管林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小小住院医生,她对病人的一切诊治行为,均要遵循上级医生的指导,而不能擅自作主。但在那时,她已无意间将生物医学模式,超前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了。 她朝夕与病人接触,通过及时、仔细的观察、询问,准确了解病人的思想变化,不遗余力地,用亲切有效的语言,让病人看到生的希望。 这在荒年时,能让濒死的、绝望的病人,看到未来,想到家人,重新鼓起生的勇气,是多么不容易,多么重要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