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已然到了崇祯九年。
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府已是白雪茫茫,洁白的雪花盖住了贫瘠的土地。府城之内的相公们却在感叹瑞雪兆丰年,全然不知民间疾苦!
阳高县境内的阳和卫,赵振久抖去身上的白雪,走进了屋内,“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陈氏迎了上来,“今天不用我当值,天寒地冻的,我就回来了!”端起陈氏递来的酒碗干了一大口,赵振久爽的打了个激灵!
“元庆还没回来?”扫了一眼,没看见赵元庆,赵振久询问了一句,“和元尚、曹定他们去了县里,说是晚上回来!”赵振久没在说什么,大口的喝起酒来。
“这饷银拖了有几个月了吧?在不开饷,看你喝什么!”陈氏边做饭边抱怨,还是儿子让自己省心,自从被张宝珠救下之后,张宝珠给陈氏母子雇了一辆车,又给了一些盘缠,母子俩才安然的到了榆次,后来又随着赵振久来到了阳和卫。
赵元庆天资聪慧,学起东西来很快,被人誉为神童,去年考中了童生,还是癝膳生,不用自己操心,丈夫大小也是个百户,可近年来军饷总是发不出来,日子过的也是越来越紧。
“快了!”赵振久也很愁,毕竟手下百十号弟兄都等着吃饭呢,长时间发不出饷,军心都有些涣散了,幸亏赵振久爱兵如子,从不贪没军饷,手下人才没闹起来!
不过阳和卫邻近长城,朝廷也不敢不发饷银,所以赵振久估计饷银快到了!
“子曰……”阳高县县学之内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一位身材魁梧、长相俊郎的少年人端坐其中,只是在忙着写什么东西,压根没注意师傅那难看的脸色。
“元庆,你在干什么?”老师傅实在忍无可忍,提着戒尺走了过来。
赵元庆急忙站起身来,恭敬的站在一边,没敢反驳,老师傅见他还算恭敬,怒气消了大半,书案上赵元庆的“作品”引起了老师傅的注意。
“《沁园春·雪》”一见是一首词,老师傅来了兴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