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龙在夜风里想起十三岁那年与乔笑风订婚的经过,那是八年前的旧事。
那时民国的新学校大都由外籍人士创办,一批批的外籍教员进驻中国人的学堂,他们上任的起点都比较高,校长、教务主任这样的高等职务皆都由外籍教员把控,本国一些优秀的教员和教学却得不到重视和重用。上一届的教育部长,是位激进的亲英美派,是个十足的崇洋媚外人士,认定外国人的教学及教育观念是最好的。
但是1921那年,苏州的育秀中学却出了件大事:育秀当时是中国最好的示范性的学校,国外大使或教育团体常去考察。但因当时的校长杰克逊十分飞扬跋扈,看不起中国教员和汉文教育。使得副校长华轩在内的一批中国优秀教员的教学受到限制。
当时华校长最得意的弟子康秀龙因不满外籍校长对中国教员的抑制和对学生管理的苛刻,联合全校三百多名有志的同窗与教员,以稚嫩的手笔书信一封请愿信寄到了当时的教育部长手里。
因民国进步刊物和媒体的支持,很快此事便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全国各地的新学堂纷纷效仿,上书请愿:要求削弱外籍校党的权利,重用中国自己的教员。随后中籍教员罢课、学生罢学。最后惊动了总统。政府下令罢免了前教育部长,转辅做外交工作。在地方政府干预下,在各高校及中学乃至幼小学削减了外籍教员的人数和权利,提拔了一批优秀的中籍校长。此事这才停息。
这件事情八年后来看,实则是一件改革的大事。它让中华民众取得了自己的教育权利,得以培养适合自身的人才之人文环境。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在当时,康秀龙的名字自然成了一个传奇。但因新上任的华轩校长辟护秀龙,谢绝所有外人的来访。事件平息之后,外边无人知道康秀龙的真实样貌。
1922年那年,时任金陵政府财政部长的乔贯伦被派往央行沪上分行布置工作任务。因乔部长祖籍是苏州,临行前,母亲乔田氏叮嘱他路过苏州时去找寻一下:老太太的表妹莫美君,老太太和表妹自小相处适宜,同亲姐妹无异,因乔田氏随乔家搬离苏州,兵荒马乱的便失了联系。
乔贯伦一下火车,苏州分行已经派人隆重接待。分行长作陪,司机开着黑色老爷车接着乔贯伦和张秘书驶往闹市区的银行。车子驶到观前街时,乔部长看到了育秀中学高高的校门,便对司机讲到:“前面育秀中学停一下。”
行长忙问道:“有什么事吗?”
乔部长答道:“家父曾在这里教书,我虽未在此念过书,但从小便是在这间学校开的蒙。也算母校。”
行长一听:乔部长要故地重游。忙叫司机停了车,将学校的校门叫开,亲自引乔部长进入。
乔贯伦见校内树木葱郁,原来依稀记得的中式老房子已改做他用,新砌了欧式新楼,不免慨叹岁月变迁。行长也跟着感慨一番,不免提起去年轰轰烈烈的驱除外籍教员的运动。
“好在,现如今这学校的校长是咱们中国人了。”行长慨叹道。
此时,华轩校长听说有几位官员模样的人,说是校友进来参观学校,便忙走到校园内来迎接。
华轩远远走近,只见来人年约不惑、器宇轩昂,眉宇间显出聪慧与沉稳,又见旁边作陪的是苏州最大的财神爷。便料想来人肯定官阶不小。
华轩走上前,忙恭手作揖道:“不知老校友到此,有失远迎!鄙人华轩,是这里的校长。两位大人快请里面坐!”
“莫见怪,华校长。是我们唐突了。”乔贯伦摆摆手答道。
行长忙说:“华校长,这位是咱们政府的财政部乔部长。”
华轩忙又鞠一躬:“不知道乔部长大架光临,快请里面坐!没想到乔部长竟也是我们育秀出来的,真是令校名增辉啊!”
乔贯伦笑道:“华校长谬赞了,家父曾在贵校做过教员。我从小便常随父亲出入此间,曾被丢在教室后排独自戏耍,才得以早早开蒙识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