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抄一根燃烧正旺的木柴,举在手中,走向铁盆,离铁盆还有两三米远,他赫然发现,一行脚印,自东而来,痕迹宛然,另有一行脚印,折返向东,仓促凌乱,消失在远处的黑暗中。两行足印大小相同,形状与六七岁孩童的脚丫十分相近。

“道长!”燕赵叫过清源,把灰尘中的脚印指给他看,又仔细描述了方才听到的异响。

清源望着脚印,默然不语,貌似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绿豆没心没肺的叫道:“哪个傻子脑袋进水了?竟然住在这么个鬼地方!还生了孩子,刚才的声音肯定是小嵬子弄出来的......”

清源再次打断了绿豆,神色显得紧张,郑重警告燕赵、绿豆,从现在开始,尽量不要开口说话,走路的时候,要举着火把,走在他前面,不要超出两米。燕赵原想问个究竟,看到清源严肃的表情,又强行忍住。

燕赵、绿豆、清源每人举着一个火把,鱼贯前行,在石室中寻找出口。清源收起拂尘,右手握紧桃木剑,握着火把的左手还没忘记掐着剑决,看着都觉得累,他全身肌肉绷紧,如箭在弦,貌似随时都会离弦飞出。

石室面积足有一百多平米,四面墙壁都是水泥砌成,在转到东南角的时候,燕赵发现了一排锈迹斑斑的铁制扶梯,直上直下,嵌进南墙上,向棚顶延伸,他抬起头,头顶上方,一个方方正正的洞口镶嵌在棚顶,像极了墙的另一侧的地窖口。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洞口已经从上面被堵死,很明显,这是一个供人上下行走的通道。

清源示意绿豆把旁边铁床上的木板搬下来,堆放在一起,又点燃了一个火堆。在拆木板的时候,绿豆在床边意外发现了四杆老旧步枪。燕赵大乐,把火把递给绿豆,端起一把枪仔细端详,枪托是木制的,一部分已经腐烂,枪上面有个口,燕赵猜测是上子弹和退弹壳用的,露在外面,挂满了灰尘。弹口上面,设计了一个盖子,燕赵盯着这个盖子左看右看,觉得它的功能应该是起到防尘作用,断定这几把枪应该是一战到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标配,“三八大盖”。

因为时间太久,步枪缺乏保养,枪栓已经无法拉动,当年准星正、穿透力强,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三八大盖”,如今变成只能虚张声势吓唬人的摆设。

燕赵端起步枪,眯起一只眼睛吊正线瞄了瞄,过了一把干瘾,带着遗憾放下枪,另换了一根火把,沿着东墙,带头向北搜索,沿途发现了几件破旧的日军军服,单衣、棉衣俱全。绿豆很会废物利用,一一用火把点燃,如此一来,火光满室,十几米外,一个残破的木门,深深陷在东墙上,门前,隐隐约约,两行细小的脚印,一规整、一凌乱,一进一出,出现在燕赵面前。

燕赵疾行数步,冲到近前,门上的铁折业仍然兢兢业业的坚守在岗位,但木门却已经败坏,门板不翼而飞,独剩下孤零零的门框,四敞大开。门外,一条可以并行三四人、高近两米的通道,向右手边蜿蜒深入,直插无尽的黑暗。

无数根径粗几十厘米的滚木,鳞次栉比,间隔十余米,架出三角大梁,架实棚底,防止塌陷。虽然地道废弃多年,但架梁看起来仍然结实无比。

燕赵的目光,沿着脚印,消失在深邃的通道内,再消失在浓郁的黑暗中。他心中十分清楚,脚下的通道,虽然不知道通向何方?但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或许是梦,或许是劫,也或许是未知的神秘远方......

燕赵平静了一下心情,做足了心理准备,鼓起勇气,打算迈步走进通道,不提防清源从后面伸过手来,把他拉住。燕赵不解,回过头,清源把火把递给燕赵,解下背包,从里面找出三张道符,又把背包重新背上。

燕赵以为清源发现了鬼情,身体前倾,靠近清源,急转身,圆睁小眼,透视鬼魂的足迹。确定没有发现鬼影,燕赵才又疑惑着转回身。此时,清源右手的木剑已经交到左手,右手捏着一张正在燃烧的道符一角,口中念念有词。

道符将要烧尽之时,清源右手突张,符纸化成细灰,慢慢落进手心,清源手臂慢慢抬高,防止纸灰散落,张开嘴,仰起头,猛然把纸灰吞进口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