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虫子是个技术活,想要养得好也不容易。

为了防止剩下的几只到处乱爬,再不小心踩死什么的,钱七贯只好找乔医生要了个书本大小的盒子,在底部铺上两层卫生纸,然后揪了些菜叶子,将虫子挪了进去。

谁知,当晚有一只就口吐绿水僵硬了。

五只虫宝宝不到一天,就只剩下三只。

不得已,钱七贯拎着盒子,一瘸一拐地去养殖基地找张班长请教了。

野外的虫子天生地养的,一窝窝疯长,还各个肥大,那是因为它们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水土,有适合种族生存的完整食物链,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地方生存,各个物种在生态上形成了大致的平衡,所以虫子们生命力顽强,能生长得很好。

人工养殖的话,肉虫的饮食、清洁卫生、温度调节等等都有人为控制,哪怕照顾地再细致周到,但也许并不适合虫子的发育。环境单一,没有大自然那样自发有效的调节能力,这时候疾病和死亡就在所难免了。

事实上,张班长擅长的领域是对灾后动植物、昆虫的研究,牲畜养殖什么的只是副业。他很喜欢利用手头现有的物种制作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臭气熏天的饵料、效果良好的除味剂、植物催生剂等等。

张班长有一本研究笔记,里面分门别类地记录了近些年的研究。他把其中昆虫篇的某些要点整理出来,让钱七贯背熟,并每天写一篇养殖日记。

背书什么的,对钱七贯而言再简单不过了,但会背书并不意味着就会动手。

因为没两天,虫子又死了一只,是自己吐丝挂在盒子边上,把自己给缠死的。

张班长基本全程围观了她的养虫过程,看着仅剩下的两只独苗苗,脸色黑得像锅底。不过还是没说什么。

再过了一天,又死了一只。

钱七贯怕虫,每次要动它们,都是掐根小棍儿戳来戳去的,这次一不小心使劲大了,小虫子直接给摁死了一个。

最后,就只剩一只独苗苗了。

钱七贯的心哇凉哇凉的。

张班长的脸拉得像丝瓜那么长,最后一只也不让养了,直接连虫带盒子一起拿回去放归培养室。

这五只虫宝宝不是一般虫,而是他特意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数量不多,只有一筛子,二百多条,这下一次死了四条,张班长心疼坏了。

钱七贯最终被打发去做卫生,——清扫虫子粪便。

培养室的房子很大,但房梁低矮,窗户密集。屋顶矮,利于保温,窗户多利于通风。长条形屋子用草帘子隔成多个小隔间,每个隔间都有将近20平米的样子,里面摆放着整整齐齐的木架子,养虫的筛子就一层层摆放在架子上。

钱七贯一走进屋子,浑身就泛起鸡皮疙瘩。

几百个筛子里,各种形状、各种品种、各种颜色的虫子爬来爬去,啃咬叶子时发出的“沙沙”声如潮汐,如海浪,不绝于耳。

一只虫子发出的声音可能听不到,但成千上万只汇聚在一起,那种声音却能直接把人淹没。

一想到要走进去,亲手拉开筛子去扒开虫子,扫除底部的粪便,想到肉乎乎的、恶心的小玩意在手里扭动攀爬,那种恐惧简直令人头皮发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