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个赶集日,杨皓晟在家具店里晃来晃去,搬搬这个,挪挪那个,与上两个赶集日一样,直折腾到中午也没等到李雪儿的到来,他只好回里面熬药、做午饭。
其实,上次李雪儿来过后,又有两家买主看上了李雪儿制作的椅子,他们将小椅子买走了,说好给每家做六把大椅子,杨皓晟想着将这个好消息当面告诉李雪儿,可今天已是第三次集日,她仍然没来,难道她家里出了什么事,没法来集市?
杨皓晟很想去刘家村找李雪儿,但想想生病的阿爸,还有需要照看的店铺,只好放弃这个念头另做打算,若下次赶集日李雪儿仍未来,他便去集市门口给她捎口信。
此时,回到家里的李雪儿并不知道杨皓晟在等她,她郁闷地发现,今天忘记了买肉包子,虽然柱子和刚子没说什么,但看着两张带着些许失望的小脸,李雪儿异常心虚,她将买给他俩的帽子给他们戴上,俩人便忘记了没吃上包子的失落,在新帽子带来的喜悦中,欢快地跑了出去。
为了补偿两个小家伙,李雪儿准备用炼板油余出的油渣做馅饼。
因为柱子在刚子家已经吃过了午饭,李雪儿便吃了一个饼填饱肚子。
她将发面和好,放到锅里,为了让面到下午便能发起来,她将锅微微加热,并让灶膛里的火保持半封不封状态,从而保证锅里的温度。
由于做鞋底鞋面的夹子尚未干透,一时半会儿仍没法动手做棉鞋,李雪儿便继续做她的罩衣和裤子。
下午李雪儿早点收了针线,来到厨房做馅饼。
她先将板油块切成小方丁,将锅里已经起好的面取出来放到锅台上,然后一边烧火,一边炼油。
为了让馅饼好吃,李雪儿没有将油炼制干净,在油渣中尚存有一部分油。
油炼好之后,李雪儿便开始揉面,这次在面里放了少许碱,为了馅饼更好吃,她又放了少量的盐。
揉好面团,并将面团分成一个个比拳头大的小面团,用擀面杖将面擀薄,然后卷上油渣,卷好又团成一团,再擀成圆形的饼。
此次李雪儿做的馅饼比上次做的黑面饼稍大,每锅只能放三个,共计做了九个。
在烙饼前锅底又抹了一层油,馅饼出锅时,飘着一股诱人的香气。
李雪儿唤来柱子和刚子,她将五个饼装在木盆里,叮嘱他俩一起送到刚子家,然后柱子拿了盆回家吃饼。
柱子回来后,与有荣焉地向李雪儿转达大家的夸赞:“阿姐,他们都说你做的馅饼闻起来可香了,我没等他们开始吃便跑了回来。”
柱子脸色纠结了一下继续道:“但阿婆说你太过浪费,以后可不敢再这样既是油渣,又是白面地做馅饼吃,省着点可以顶好几顿呢。”
李雪儿明白阿婆的意思,本来日子不好过,吃点好吃的不容易,还总是给他们家送去。
但她也明白,阿婆心里一定很高兴,他们将他们姐弟俩当自家孩子疼爱,她也应该将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
姐弟俩一人吃了一个内馅饼,柱子又是一边吃一边感慨,李雪儿最喜欢这样的时刻,满满的温馨,满满的欢乐,仅仅是一顿稍好一点的吃食便能达到,她感到努力后的满足和成就感。
李雪儿又忙活了一天,缝制好了她的罩衣和裤子,她看了看炕上烘着的夹子,觉得尚需要等上两天方能干透,便决定先处理原木料。
第二天,李雪儿自己在木工房里尝试了一下,发现她一个人根本无法将原木料锯开,因为锯原木料必须用大锯,她的力气不够,想起海子的大力气,她便去王婶子家找海子。
冬天地里也没什么农活,刘金胜阿叔会去镇子上打点零工,但没有手艺,打零工也挣不了几个钱,而海子今年才十四岁,阿婆不赞成过早地让他去打零工,所以海子便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当李雪儿过去时,柱子和刚子在院子里玩耍着。正屋里,阿婆坐在炕上,看上去精神不错,海子坐在炕沿上陪阿婆聊着天,王婶子则坐在一个方凳子上做着针线,屋子中间烧了一个火盆。
李雪儿向阿婆和王婶子打了招呼,向海子点了下头算作打招呼,阿婆一个劲地让她上炕:“雪儿,来,上来,到阿婆这里来坐,地下凉。”
李雪儿本想直接说是来找海子帮忙的,但觉得盛情难却,并且每天都忙于干活,也许久没和阿婆聊聊天,便上了炕坐到阿婆跟前,说道:“阿婆,您的病好点了没,我看您气色比那天好多了。”
“我这病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也好不彻底,那几天,不是变天下雪了嘛!我这病也跟着天气加重了,这两天天气变好,我这病也便好了许多。”
阿婆握着李雪儿的手又道:“雪儿啊,谢谢你那天送来的馅饼,做的真好吃,可是阿婆要说道说道你,你可别嫌阿婆啰嗦,你和柱子两个人本就不容易,你可不能这样大手大脚,要省着点过日子,若不然吃了上顿便没下顿了。”
“阿婆,我知道,只是大家好久都没吃过肉,我刚好买了点猪板油,便想着用油渣做馅饼让大家尝尝肉味而已。”
“知道就好,猪油也省着点用,别顿顿都吃。”
李雪儿答应着,赶紧将话题扯到柱子和刚子身上,阿婆的注意力这才离开了馅饼。
这时,王婶子和海子才插话进来,李雪儿和阿婆、王婶子、海子四人扯东扯西地聊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李雪儿便告别阿婆、王婶子,由海子送出了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