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王朝,传承百余年,长寿程度在中原大地上的大一统王朝中虽然只能排到中下游,但好在与排在前一位的王朝只差二十余年时光。
虽然千秋万代只能算作远大理想,但二十几年还不是一眨眼的功夫?
何况王朝扫平春秋的余威仍在,兵强马壮,百多年都这么安安稳稳的过了,还差这二十几年?
朝野上下,心怀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大义朝第四位皇帝,号称义玄宗。
在他登基的第十五个年头,也就是义玄十五年,王土之内南七北六一十三州,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九月,麦穗金黄,秋风吹的不仅是麦浪,还是百姓心中的喜悦。
这是多年来少见的一场大丰收。
但对于习惯了农耕生活正在欢庆丰收的中原百姓,边关塞外的游牧民族不得不考虑即将到来的寒冬。
中原百姓储备了足够的粮食,不愁冬天吃喝,或者干脆再降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没准就预兆着明年还有一场丰收。
可塞外呢?
就算只吃牛羊,那也没盐啊。
通商什么的多麻烦,既然各个部落内不论男女老幼都能骑马弯弓,就让各部自行组织,对他们眼中的中原粮仓发动侵袭。
而这种类似军事行动的行为被他们称之为……
秋猎!
不过真正有威胁的秋猎那都是大义朝还未崛起前的老黄历了,当初中原动乱,大小王国多如牛毛,所谓有刀就是草头王,聚集三五百人随便挑个山头就敢竖起一杆王旗。
在那个动荡年代,神州大地上矗立着五个庞然大物一般的国家,史称春秋五霸,而那个时候,草原诸部也都蠢蠢欲动,虽然人心不齐,没有过一次整齐的联合入侵,但每次秋猎总是盆满钵满。
当初麾下只有一座小城,兵不过万,将不过百,随时都有倾覆可能的大义朝却悄悄起于微末,经过了几次扩张,和一次以少胜多拿下五霸其中之一后,便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神州大地。
其速度之快,不过四十年时间便建立起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
五霸覆灭之后的遗老遗少不愿意卑躬屈膝,集体奔向草原,但终归是习惯了中原生活,这里的生活习惯实在不适合他们。
所幸这群人中不乏能工巧匠,又人人都肯出力,再加上某位以曾经的五霸之一为荣,武道几临绝顶超一品的大宗师帮助之下,借助北斗七星之势居然真的在这里筑起了七座气势恢廓的巨城。
最后这位武道大宗师甚至不惜以身陨为代价,以自身气机勾动天地气象,硬生生的改变塞外格局,不仅将五霸残余气运带到此地,更是让七城变得适合耕种。
现而今那些遗老遗少在努力跟当地人搞好关系,双方相处愈发融洽,更快速融合到一起,二合为一,建立了一个半由遗老半由草原王帐的新朝。
秋猎也在逐渐变得仪式化。
大义朝第四位皇帝轻抚着书房外矗立着的一块石碑,这上面记载着的是皇室组训,这位义玄宗每次心存疑虑的时候都会来到这里。
他心里对那由五霸遗老和草原王帐组成的所谓新朝从未放松警惕,而且今年的秋猎有些不同以往。
以往只是单纯的骑兵抢掠,来去迅速,但今年居然有了步兵,还是清一色黑甲的重装步兵!
被打的措不及手的边军一开始交战不利,甚至还损失了一名边关守将,丢了一座关隘,不过在义玄宗御驾亲征之后,局势很快逆转过来,差点还将那支重装步兵全部吃掉。
但新朝的的这次行为说是秋猎,在义玄宗看来更像是练兵。
他心中始终没得出答案,独坐在石碑上,再看看身后的文武大臣,没一个能交出让他满意的答案。
“朕要尔等何用?”义玄宗沉声问道。
面对怒火正盛的皇帝,文武群臣噤若寒蝉,一个个低头垂目,不敢言声。
义玄宗冷眼看着这班文武,良久之后,冷森森开口道:“着兵部十日之内查清重装步兵之事,另拟旨一道,即日起,私贩盐铁出关者,一经查实就地处决,查抄全部财产,出关的官盐在价格上翻十倍!”
翻十倍?
这句话让在场的兵部主事之人大吃一惊,一时间都忘了给自己定下短短的十日期限。
若不是现在大义朝正值国力鼎盛之时,草原诸部那肯老老实实的通商买盐,就算如此还每年还要发起秋猎呢,直接把价格翻十倍不是逼着他们开战么?
这……
可这位做事全凭喜好的守成之君却不管那么多,吩咐下去了,文武就要照办,若办不成就等着受罚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